新闻资讯 / NEWS

浙话少儿系列 | 这些孩子很有戏——《孔子》《花木兰》粉墨登场

时间:2019-07-19 12:57:49     点击:2948

  培习日常倏忽而去,好戏开锣,只待他们粉墨登场。

  7月16、18日,少儿版儿童剧在浙话艺术剧院连番上演,一批平均年龄不满十岁的小演员为现场的观众朋友们献上了《孔子》《花木兰》两部诚意满满之作。

  《孔子》《花木兰》皆是浙话出品的经典儿童剧目,多次获得国内外戏剧大奖。两部戏分别演绎了孔子和花木兰这两个历史人物,一个被奉为先贤至圣,另一个当得巾帼英雄。但浙话版《孔子》将着力点放在孔子不为人知的属于普通人的一面,展现拂去历史尘埃后圣人光环之下的幽微之处。《花木兰》则以乐府诗《木兰辞》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讲述花木兰女扮男装化名“花平”,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并屡建功勋的故事。

国风承袭:恣意舞台,小小戏剧宇宙的高光时刻

  灯光落下,疏朗的连山、遒劲的枯树、风舞的泽草在四面素屏上铺展流淌,大器青铜和浑厚黄土在色彩晕染波动之外煅造出了古朴恢弘的先秦时代。明暗之间,孔子从那个时代走来,面对小男孩的懵懂提问,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

无标题1.png

孔子剧照

  孔子的故事演述历青少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小小年纪志于求学,修习六艺;“三十而立”杏坛讲学,有教无类,有感于“苛政猛于虎”而致力于仁政的推行;陪鲁定公出访、成功收复鲁国汶上三城,后因鲁国贵族短见,施政计划受挫,终辞官而去,周游列国十四载;晚年回归故里,教书育人,修订《六经》。

《孔子》在当代与历史之间来回游弋,古今并置又有隔离,百老汇式的音乐剧节奏下,剧目以现代母子观看孔子电影作为开场,后穿越时空回到历史现场,以间离的姿态看孔子一生的做人行事与悲欢起落。儒家文化为骨,视觉审美为血肉,中国传统的傩面、舞剑、古典舞被巧妙融入表演舞台,书简琴案无一不备,以伞做车轮,以水袖造风,满溢东方写意美学。

无标题2.png

孔子剧照

  不同于《孔子》的古朴置景,以魏晋南北朝为时代背景的《花木兰》用色则相对浓烈,衣衫的绛紫以示女子性情的坚韧倔强,战旗与披风的鲜红以示征战沙场的残酷血腥,铠甲与长枪的银色则显战士们奋战的恣意锐气。舞台上为数不多的道具一体多用,变幻莫测:稠布是柳枝,也是溪流;扇子是火焰,也是烽烟。村民、士兵、敌人……一批批角色轮番上场,全由九个演员一人分饰多角,圆满完成。当中,木兰从照水揽发的绮丽女郎摇身变为英姿焕发的灰脸少年,挽剑花、纵战马,为父母、为家国,也为自己一腔孤勇上阵搏杀,献计建功。

 两剧中导演与编剧本着尊重传统文化的宗旨,未对孔子和花木兰的故事进行解构,而是去挖掘更加纵深精彩的细节,以讲述更加丰满生动的故事。小演员的灵动表演亦是神来之笔,这些孩子的眉眼往来、一举一动皆有戏逸,耐人寻味。他们全身心倾情演绎,以童心与稚巧诠释属于自己的独有人物,刻画角色不落窠臼。他们舞台上肆意绽放,无疑是迎来了小小童年中的高光时刻。

无标题3.png

花木兰剧照

  现场观众不少是首次观看少儿演剧,看完之后皆送上了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有家长表示,小朋友演话剧的形式对她来说比较新奇,小演员们的演技出乎意料,让人惊喜,虽然稚气但是分外娴熟,可想而知台下练功的辛苦。可以说,他们演剧的同时,也传承了剧目本身表达的一些理念,并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呈现在舞台上,难能可贵。

为成长赋能:孩子不但来看戏,还能来演戏

  戏剧教育是一种即兴式、反省式、问题化式的培育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全新教育。少儿戏剧则要求儿童运用想象力,增加创意表达,通过动作、手势、临时创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探索多面的人类经验。2018年初,浙话成立了浙话少儿艺术培训中心,以期广泛深入地传播普及少儿戏剧教育,培养孩子们在戏剧艺术方面的能力和知识,在戏剧艺术中学会共情,感知世界,为全方位健康成长赋能。

  作为省级专业戏剧院团,中心秉持着专业、严谨的艺术工作态度,针对性地对少儿进行戏剧艺术方向的引导和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打造精品剧目和优秀人才。成立至今,中心培养了两批学员,成功在剧院上演4场少儿版儿童剧《花木兰》和《孔子》,获得广泛的认同与赞扬。

6400.jpg

  此次,少儿版儿童剧《孔子》《花木兰》的角色皆由来自杭州各小学的小演员扮演。2018年末,100多名热爱表演的孩子在浙话艺术剧院的舞台上表演才艺、展现自我,为能入选少儿版《孔子》《花木兰》演出努力。最终经过选拔,各10名小演员成功入选,接受了原班儿童剧《孔子》《花木兰》演员和舞美老师的一一指导,在状态渐入佳境逐步臻熟之后,演绎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舞台剧。
 青少年时期的孔子扮演者刘鹤铭表示,十分开心能够饰演孔子这个角色。“孔子知识渊博,是大家学习的楷模,演好这个角色有一定的压力,但是从剧本朗读会到正式排演,我每天都在琢磨怎么去演好孔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无标题4.png

  浙话少儿戏剧培训中心主任朱壹谈到,当他自己去体会一个作品的时候,会更加考虑自己的状况,以自己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去做这个剧。“孩子们演戏的话,你没法去判断他们能理解多少,你只能通过一些别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我很反对手把手教,手把手教就像在一棵树上装了两根树枝,而不是自然长出两根树枝。所以正式演出的时候,孩子们和成人演员相比固然有不足之处,但也有成年演员身上没有的那些惊喜和灵动。孩子们眼中的孔子、花木兰和我们成人眼中的不一样,我们想要的就是让孩子们表现他们眼中的孔子和花木兰。孩子们在舞台上展现的台词韵律、重轻音和行为动作,都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当场做的反应。我们引导到的这个程度,可以说是他们这个年龄段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极限。能挖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很高兴了。”

  暑假到了,愈来愈多的孩子们走进剧场,属于孩子们的剧场时间已然来临。学海无涯,苦舟不泊,在看戏的同时,如果想要挖掘孩子们的可能性和多边性,专人做专事的浙话戏剧培训中心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上一篇: 省属企业年度薪酬信息披露
Copyright @ 2019-2029 浙江话剧团 ALL Right Reserved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17043482号-1 ICP证号041469